友链朋友圈

邱少博客

08版副刊 - 持之以恒探究的境界(文思)

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人类的好奇心,童年时尤甚,觉得万事万物都值得探究,整天把眼睛瞪大,东跑西蹿。家长小心翼翼,不敢让其离开自己的视线。有人虽然年龄不小,依然会被好奇心害惨。譬如,前些年用白炽灯照明,有人听说灯泡放到嘴里拿不出来,想亲自试验一下,结果真的拿不出来,只好求救于医生,成为大家的笑料。 然而,好奇心是人类的宝贵天性之一。教育家杜威说,好奇心的终极阶段是变成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,这种力量能持续为我们的个人经历增加趣味性、挑战性和兴奋感。人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,几千年来持续探索种种奥秘,获取无量知识,才不断提升能力,成为“万物之灵长”。 即使到了当今,人类的好奇心还是勃勃如初。譬如,对宏观世界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,各种天文望远镜分布在地上和天上,一个个空间站陆续建成,一个个太空飞行器被发射出去,或落向月球、火星,或飞向宇宙深处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也是如此,譬如解码生物基因,譬如发现并运用量子理论。在中观世界,人类也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好奇,人类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……集中了诸多研究成果。 人类的好奇心重,其中作家的好奇心大概更重。甚至可以说,好奇心成就了某些作家。作家要更广泛地了解世界,认识世界,“行万里路”就成了自觉的行动。徐霞客有志于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,徒步跋涉,出生入死,“达人所之未达,探人所之未知”,成就了六十多万字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当代一些作家更是热衷于四处游走,几乎踏遍山河大地,他们的作品能让读者很好地增广见闻,开阔视野。我本人从事创作四十多年,文才一般,好奇心却强,总想探寻和书写那些关注者较少的领域。譬如说,我想深入了解海洋,曾沿着黄海西岸行走,从长江口到鸭绿江口,掌握了大量素材,先后写出长篇纪实文学《黄海传》和长篇小说《大海风》,后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。 人类历史,苍茫浩瀚,也引发了一些作家的好奇心。他们从史书中钩...

人民日报

01版要闻 -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着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

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新华社合肥5月10日电 (记者邹伟)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0日在安徽调研。他强调,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,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,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着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。 李强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,听取研究院建设发展情况汇报,详细了解重点领域科研进展,与科研人员交流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,李强听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情况汇报,参观科研设备和技术产品展示,与孵化企业负责人座谈,对企业培育和人才引育成效给予肯定。李强强调,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,要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发展态势,进一步加强前瞻性布局,快人一拍、抢占先机,掌握更多发展主动权。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带动作用,完善运行管理机制,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,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源头供给。李强指出,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应用、在于造福人类。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大胆探索突破,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要聚焦人才这个第一资源,千方百计育才引才,为他们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创造更好条件。 在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李强听取企业发展历程、项目布局等介绍,察看生产线和产品展示,详细询问产品性能、研发投入、市场销售等情况,为企业持续取得创新突破感到高兴,勉励他们围绕国家战略需要,专注主业、持续深耕,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。李强指出,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,关键要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。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,集聚各类资源,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。要夯实传统制造业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,加快数字化转型,推动技术迭代升级,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...

人民日报

08版副刊 - 攀登海龙屯

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贵州遵义有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,那便是海龙屯。上世纪70年代末,这座遗址从埋没中被“重新发现”,2015年,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 海龙屯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北段,雄踞在黔北著名要塞娄山关以南的龙岩山上,有“飞鸟腾猿,不能逾者”之险。据传修建屯堡之前,并没有通往龙岩山顶的路。修建之时,人们选择在龙岩山东南面松岩坡的山体基岩上凿出一道道台阶,才有了一条可以攀升至龙岩山顶的登屯古道。其道曲折呈“之”字形,地势可谓险绝。 城堡用大青石垒筑,屯前设六关,屯后有三关,各关之间护墙相连,随山势绵延十余里。从山脚仰望,气势磅礴的城墙、关隘在苍翠的山间时隐时现。从空中俯瞰,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一座山巅石城悬浮在悬崖峭壁之上,一条登屯古道犹如龙盘蛇绕,从山脚向屯顶盘旋而上,蔚为壮观。 自登屯入口向上约百米,我们来到东面山腰南侧的铜柱关。从如今的旅游栈道扶梯而上,再走不过百余步,就来到一处开阔平地。此处可以俯视沟谷,蜿蜒厚实的城墙从这里一直修到与其互为掎角、相背而立的铁柱关。两关之间构成了海龙屯的第一道防线,寓意为“铜墙铁壁,坚不可摧”。一路向上,关隘渐渐多了起来。每过一道关隘,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气势和沧桑。试着攀爬“三十六步天梯”。远远地看,还以为仅是一个普通的石梯,走近些才发现,它嵌在陡峭的山梁上,每一步梯级高度达五十多厘米,宽度二百八十厘米左右,步跨约一百五十厘米。即便是一个身强力壮之人,也需手脚并用攀爬前行。我刚从第一步阶梯攀爬到第二步时,就感觉双手无处攀附,双脚在湿滑倾斜的青石上无法找到着力点,越想向上攀爬就越向下滑,折腾到第三步阶梯,已气喘吁吁、四肢发软,只能仰头望梯止步,改从游道而上。 进入一条三百来米长的“夹沟”式通道,这便是飞虎大道。到达此处,已是大汗淋漓,一阵山风从通道吹过,夹杂着草木的清香,让人疲累顿消。...

人民日报

都说民国继承了清朝的法统,那么清朝的法统又源于何处?

清朝自己宣称的逻辑是:入关前,成吉思汗的后裔主动归附清廷,清朝皇帝即全蒙古大汗;入关的原因是,流寇李自成篡夺神器,清朝以义兵将其消灭,“替代”明朝成为正统。 实质上的逻辑是: 入关前,后金/清朝联合科尔沁、奈曼等蒙古部落,对不服从清廷管理的内喀尔喀巴林部、扎鲁特部、察哈尔部(在此期间,察哈尔攻灭了蒙古右翼)进行了多次征伐,打服了整个漠南蒙古,并兼任卫拉特(北疆)、喀尔喀(外蒙)、和硕特(藏区)的宗主。 入关的情况是:皇太极、多尔衮多方拉拢明朝辽东军中高层将领,将孔有德、耿仲明的登莱新军、尚可喜、沈志祥的东江军、祖大寿系的辽东军(以李成梁家丁部队为底子)、吴三桂的关宁团练融入八旗,并以这些辽东军和八旗满蒙军队为主力入关,先攻灭大顺、大西政权,随后逐一攻灭南明政权。 所以,清朝本质上是:联合部分蒙古部落,用武力搞定了大部分蒙古部落,先在关外“部分继承、部分攻灭”了元朝;然后联合原明朝辽东军阀的势力,入关消灭了民军政权并攻灭了南明,相当于“联合明军的精锐主力攻灭了关内诸政权”。 注意,从广义上讲,元朝并没有被明朝“消灭”,只是被明朝赶到了北方草原。有明一代的大部分时间内,北方草原的统治者仍然是成吉思汗的后裔,只不过他们不再用“元”的称号,改称蒙古而已。 中兴蒙古的达延汗,他的汗号中的“达延”,就是“大元”的转音。元朝的传国玉玺,在明朝的蒙古中仍然被视为最高权力的象征。 “先是元顺帝北狩,以玺从,后失之。越二百馀年,为牧羊者所获。后归於察哈尔林丹汗。林丹亦元裔也。” 既然题目问的是“法统”,那我就从清朝的军制、爵位制度方面聊一聊,清朝对元、明两朝的继承情况。大多是之前写过的内容,看过的朋友可以忽略。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清朝的爵位情况。 所谓“爵位”,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职称,或者是职级工资。有了这个东西,不管当不当官,你都会拿到相应档次的工资,注意将其与“官职”作区别。作个形象点儿的比...

知乎每日精选

本周看什么 | 最近值得一看的 10 部作品

☕️TL;DR近期佳作推荐:[英剧]9号秘事第九季、[电影]九龙城寨之围城、[美剧]绝望写手第三季、[英剧]废柴上路第二季、[英剧]马洛谋杀俱乐部、[美剧]美国之锈第二季、[电影]黑鸟黑鸟黑莓、[电影 ...查看全文

少数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