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版副刊 - 持之以恒探究的境界(文思)
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人类的好奇心,童年时尤甚,觉得万事万物都值得探究,整天把眼睛瞪大,东跑西蹿。家长小心翼翼,不敢让其离开自己的视线。有人虽然年龄不小,依然会被好奇心害惨。譬如,前些年用白炽灯照明,有人听说灯泡放到嘴里拿不出来,想亲自试验一下,结果真的拿不出来,只好求救于医生,成为大家的笑料。 然而,好奇心是人类的宝贵天性之一。教育家杜威说,好奇心的终极阶段是变成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,这种力量能持续为我们的个人经历增加趣味性、挑战性和兴奋感。人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,几千年来持续探索种种奥秘,获取无量知识,才不断提升能力,成为“万物之灵长”。 即使到了当今,人类的好奇心还是勃勃如初。譬如,对宏观世界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,各种天文望远镜分布在地上和天上,一个个空间站陆续建成,一个个太空飞行器被发射出去,或落向月球、火星,或飞向宇宙深处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也是如此,譬如解码生物基因,譬如发现并运用量子理论。在中观世界,人类也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好奇,人类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……集中了诸多研究成果。 人类的好奇心重,其中作家的好奇心大概更重。甚至可以说,好奇心成就了某些作家。作家要更广泛地了解世界,认识世界,“行万里路”就成了自觉的行动。徐霞客有志于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,徒步跋涉,出生入死,“达人所之未达,探人所之未知”,成就了六十多万字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当代一些作家更是热衷于四处游走,几乎踏遍山河大地,他们的作品能让读者很好地增广见闻,开阔视野。我本人从事创作四十多年,文才一般,好奇心却强,总想探寻和书写那些关注者较少的领域。譬如说,我想深入了解海洋,曾沿着黄海西岸行走,从长江口到鸭绿江口,掌握了大量素材,先后写出长篇纪实文学《黄海传》和长篇小说《大海风》,后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。 人类历史,苍茫浩瀚,也引发了一些作家的好奇心。他们从史书中钩...